概要: 曉悅不算是低收入者,月薪6000元,她熱衷于旅游,以前一年至少出游兩次;還喜歡布置家居,經常給家里添置各種各樣的裝飾品。但她說,現(xiàn)在真是不敢在這些方面花錢。除了孩子升學之外,老人生病要花錢,兄弟姐妹買房要彼此幫襯,都擺在旅游、購物的前面,是剛性支出。
只有百姓不再為教育、醫(yī)療、住房而憂心忡忡,才敢放開手腳消費
周末在餐館偶遇大學同學曉悅,她正催促女兒“快點吃飯,不然下午的課要遲到了”。一向時尚瀟灑的她,如今滿腹苦水。原來,她女兒正面臨“小升初”。她抱怨,除非孩子是天才,否則家長就得帶著孩子在課余時間奔波在奧數(shù)、英語、寫作等各種課外輔導班之間以備考。不僅花費不菲,還要搭上全家?guī)缀跛械木?、時間,家庭其他的消費計劃諸如旅游、購物、健身等,一律要靠邊站。
曉悅說,僅以英語為例,不同的中學,考查的內容不一樣,有的要求達到公共英語三級的水平,有的要求劍橋英語三級,有要求三一口語的等等,不一而足。如果備考兩所中學,就要在課外學兩種課程。一種課程一學期最少要1500元費用。再加上路上的交通費、在外用餐費、考試費等等,一個學期沒有四五千元是不夠的,這還不包括在數(shù)學和語文上的花費。一個像她這樣每月要還房貸,要贍養(yǎng)老人的三口之家,根本沒有余力再花什么錢了。屈指算算,曉悅已經有超過半年的時間沒逛過商場,也取消了假期帶孩子出游的計劃,全部精力都在孩子備考上,消費的心思全沒了。
曉悅不算是低收入者,月薪6000元,她熱衷于旅游,以前一年至少出游兩次;還喜歡布置家居,經常給家里添置各種各樣的裝飾品。但她說,現(xiàn)在真是不敢在這些方面花錢。除了孩子升學之外,老人生病要花錢,兄弟姐妹買房要彼此幫襯,都擺在旅游、購物的前面,是剛性支出。
類似曉悅這樣的情況很普遍。一直以來,我國的消費率偏低,近年來不僅沒有提高,反而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%左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5%,是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。這些年我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(fā)展,也有了一些積累,對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解決,但投入還很不夠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對于民生等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還不到GDP的20%。這種情況下,百姓很大程度上自己承擔了本應由**承擔的一部分醫(yī)療、教育等保障性支出,用于消費的錢自然就少了。
提高消費率,尤其是最終消費率是目前擴大內需政策的著力點,是發(fā)展經濟的重中之重。可是如何啟動內需?怎樣讓百姓敢花錢呢?為了鼓勵百姓消費,各地想了不少辦法,發(fā)放消費券、家電下鄉(xiāng)補貼、打折促銷、增加休假等等,卻都不是治本之策。百姓對教育、醫(yī)療、住房等的剛性支出,仍是困擾進一步擴大消費的主要障礙。
因此,要想方設法消除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,全方位推進改革,逐步完善有關民生的各項政策措施,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支出,健全社會保障體系,讓更多的人享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(fā)展的成果。只有百姓不再為教育、醫(yī)療、住房而憂心忡忡,才敢放開手腳花錢。否則不僅低收入者,即便包括曉悅在內的很多白領,還是會在消費面前縮手縮腳。
上一篇: 對住滿7年可入戶政策的思考